Search


#工作心得 #文長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對於世代的價值觀變遷十分...

  • Share this:


#工作心得 #文長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對於世代的價值觀變遷十分敏感而且警覺。

好比說,我會與第一屆學生討論The Dead Poet Society《春風化雨》及《新天堂樂園》,再來的幾屆學生也許會跟他們聊《刺激1995》或者《魔戒》。當教到海倫.凱勒,我會帶著他們看文句的修辭技巧,也曾印金恩博士的What's Your Blueprint? 演講詞鼓勵學生。當時的學習環境很單純,沒有過多的科技引進,我們對著白紙黑字誦讀,全班移動到視聽教室看影片。

當時,我們沒有太多的教養專家或者書籍,也沒有網路社群讓我們傾訴或與陌生人討拍取暖。我們擁有的是直接的眼神交流與面對面溝通,出去玩的時候欣賞的是流動的風景,晚上睡覺前是昏黃燈光下的一本好書。

漸漸地,世界越來越快。有了隨身行動裝置以及飛快的網速,訊息更替與湧進的速度已經讓我們只能選擇忽略或者挑選自己喜歡的來看。我們在網路上找到宣洩的出口、與自己同聲同氣的同溫層在一起。我們埋在眼前這頂多10來吋的小螢幕,只和自己的喜好情緒互動。

這幾年,出現了一個叫做「情緒勒索」的名詞,意思是某一方利用另一方情感上對自己的虧欠而索討回報。例如:父母親對孩子付出許多,因此說出「要不是我養你,你今天能有這些成就嗎?」目的要刺激孩子,進而希望孩子能夠「知恩圖報」。

現代較為開明的父母親應該都有「孩子並非自己的財產、不是自己『擁有』」的觀念吧?所以多半也都知道這種情緒勒索是不太好的(先不管做不做的到)。然而,這種情緒羈絆真的是很不好的嗎?

父母親的期望要透露多少給孩子,才不算情緒勒索?我認為這樣恰到好處但孩子卻覺得壓力好大,算不算情緒勒索?

再說說我們六年級生小時後被教導的「美德」吧!例如「禮讓」、「感恩」,乃至於「孝順」及「尊師重道」。還有我們讀的古文經典中,諸如「站如松、 坐如鐘、 行如風、 臥如弓」是要人行走坐臥都要有合宜的姿態、「不學禮,無以立」強調禮儀的重要。反而在現在這個世代,多要求一點,可能就會被認為是守舊迂腐。

我想說的是,我們是否太過於膨脹「自己」,而忽略了與周遭環境以及他人的互動?只要我一有不開心,就上網爆料討拍,而卻沒有直接跟對方溝通?父母親只要稍微表達對我的期望,就是侵害到我的自主權?相反地,孩子沒有照著我的話做,就是讓我失望?我的成長過程,別人之於我的幫忙,都只是當下的境遇,都是理所當然?

沒有了人與人之間深刻的情感牽絆,那這世界又有什麼值得感動與珍惜?那些傳統的美德真的都不該保留嗎?時代在進步,那些以前的價值觀都不合時宜了嗎?

或許我說「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教小孩」這句話,會有人回應「如果不知道怎麼教,就不要當老師吧!很多流浪教師等著擠進來」然而,倘若你真的在乎這世世代代的教育,還真的會不知道該怎麼教呢。


Tags:

About author
2006, 2008 應邀擔任第二、四屆部落格大獎評審 2008 、2009擔任中華電信Xuite舉辦之部落客百傑評審 TWNIC「秀自己 先正名」校園巡迴演講講者 2010年牛肉麵節評審 2535雜誌的「西學為體」單元專欄作家 MSN旅遊頻道「達人帶路-美食分享」的連載伙伴之一
Travel is the elixir. 旅行是探索舒適圈外自己的能與不能。 台北飲食記錄|歐?
View all posts